首页 IP资讯 企业贯标
当“贯标认证”遇上“标准模型”

近年来,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以全国城市排名第一的广州为例,2015年通过贯标认证企业只有13家,2016年增至84家,2017年就飙升至1188家。


这说明伴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企业贯标需求日益增加。


通常来看,一般的机构会采用下方的标准模型对企业贯标进行辅导:


▲ 标准模型


然而目前有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拿证,直接按照上述标准模型照本宣科,削足适履,造成了大家对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活动标准与企业实际不符的误解。



企业标准模型到底对认识和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有何意义呢?


一般国内的一些小型企业,都会存在人员单薄,职能管理混乱等问题。


就比如我曾辅导过一家生产烟花点火器的企业,公司总人数仅十余人,这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委外加工、自主销售为一体的产销一条龙企业。


效益倒是相当可观,但员工无部门区分,各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职责,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基本上依赖直觉和需要。





对于这类型的企业,我们应如何将这套标准模型合理地运用到贯标过程中呢?


我在对这家企业进行贯标辅导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行政人事部、工程部和业务部,情况如下:


◆ 行政人事部由一名核心人员及几位兼职人员组成,核心人员负责人事、财务、采购职责,整个部门职能包括人员入职、离职、培训、保密、财务、办公物品采购职能。

◆ 工程部包括一名工程部主管及其他研发人员,主管负责决策研发、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生产物料及产品采购。

◆ 业务部负责处理对外宣传、销售、合同管理等事宜。


在新的企业组织下,按标准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这样,既符合企业实际,又能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让权利获取、运用和企业运营风险防控均趋于合理态势,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


对于小型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职能,将个人职责规范化,并初步形成一个宽松的组织架构,并依据形成的组织架构,按照标准要求来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





对于超大型企业而言,标准模型该如何运用呢?


超大型企业虽然人员配置充足,但企业的组织架构尤其复杂。以家电研发为例,研究开发工作可以划分3大模块:产品工业设计在销售部门,新产品开发在设计部门,研发项目完成转生产的生产工艺设计在研发部。


甚至,个别企业还会设置研究院,以便进行前瞻技术或共性技术研究开发。


因此,遇到此类超大型企业,研发职能管理就应当贯穿涉及到的所有部门,而不应将其整合成一个研发部。


例如,在工业设计阶段,重点参考标准8.1立项的要求开展工作,关注同行及其竞品,避免产品外观的直接侵权。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严格按标准8.1立项和8.2研究开发的要求开展工作:


◆ 在开发初期重点关注本技术领域的参与者、知识产权布局、可参考技术方案;

◆ 在开发中期重点关注知识产权规划,做好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开展侵权分析和规避工作;

◆ 在开发后期注重知识产权获取。在生产工艺设计阶段,应完善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


如此,才能保证知识产权管理面面俱到而无遗漏。




企业标准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企业的工具,并可根据该工具指导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这个工具,将为企业贯标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