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是一门关于系统发展的学科,TRIZ用于解决技术问题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
孙子兵法则对于“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辩证充满东方哲学。
本文的目的是尝试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和方法策略与TRIZ的方法体系加以类比和融合,内容涵盖TRIZ体系中的分析-解决-评估流程、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IFR、发明原理、矛盾等方面。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与现代TRIZ的系统严谨进行互补融合将会为TRIZ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插上腾飞的翅膀。
孙子兵法与TRIZ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经历了2500多年历史的检验经久不衰,其内容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主要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在海外知名度非常高,和后世德国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两者相隔了两千多年),并称东西方两大军事理论代表性著作[1]。
《孙子兵法》侧重于从“战略”角度探讨军事问题[2]。《孙子兵法》的应用领域已扩展到系统论、决策学、管理学、经济学、预测学、谈判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等领域,《孙子兵法》的非军事运用研究逐步成为《孙子兵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TRIZ意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是一门关于系统发展的学科,其基础是系统进化法则以及数千名发明者和科学家的最佳实践经验。
TRIZ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局限,它适用于任何问题情境,既可以用来开发新系统,也可以用来改进现有系统[3]。近年来,TRIZ学科的发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使TRIZ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到哲学、经管等人文学科领域。
TRIZ用于解决技术问题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如果脱离人而谈论技术实属本末倒置。《孙子兵法》中对于“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辩证充满东方哲学[2]。TRIZ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使得冷冰冰的科学与技术工具披上了人文主义外衣,更能适宜人本性的需求。本文的目的是尝试将《孙子兵法》作为一套理论系统与TRIZ的方法体系加以类比和融合。
解决问题方面的异同 ">
《孙子兵法》在始计篇即指明了解决军事问题的步骤,分别为五事、七计和十二诡道[1]。
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表明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七计中的“计”是计算敌我双方,而非利用奇谋巧技,是讲战争要靠实力决胜。七计中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通过计算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法制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打分。分多的胜,分少的败。打完分,就能知胜,叫“多算胜,少算不胜”[4]。古代打仗前都要先在庙堂之中进行计算,俗称为“庙算”。这样来进行评估就可以得出己方是否具有较大的获胜几率,这类似于我们在解决技术问题中经常先采用数学模拟计算的方法进行评估。
当通过计算知道己方的赢面非常大时方才进行军事行动,这时候才用到“十二诡道”。所谓“十二诡道”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十二诡道”才是奇谋巧技,也就是解决军事问题的具体措施。
纵观《孙子兵法》中解决问题的步骤不难发现其是按照:五事(分析)-->七计(评估)-->十二诡道(解决)的逻辑顺利来进行的,如图1所示。
△ 孙子兵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根据国际TRIZ协会一级认证培训教材,现代TRIZ理论中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是:问题识别(分析)-->问题解决(解决)-->概念验证(评估)。其中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有一系列的工具作为支撑,如图2所示,共同构筑了现代TRIZ的方法和工具逻辑体系[5]。
△现代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及相应工具
现代TRIZ理论中的创新过程是按照决定做什么(分析)、怎样做(解决)和做得如何(评估)的循环过程。首先通过分析得到技术存在的问题,再获得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最后评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如果技术效果依然不够理想或仍然存在问题,就继续分析技术问题,获得新的解决方案,再进行概念评估。周而复始地循环,从而不断地推动技术向前进步。
两者的区别在于,《孙子兵法》中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先评估再解决,而现代TRIZ理论中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先解决再评估。这一顺序差别却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先胜而后战的思想精髓。
△现代TRIZ理论中解决问题的步骤
站在孙子兵法的角度,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没有试错的机会,因此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而对于解决技术问题而言,试错的成本就小得多了。正是基于这个角度,通过先分析和评估再解决的胜率明显要高于先分析解决再评估的胜率。尽管TRIZ理论也是摈弃试错法的,但是《孙子兵法》却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步骤上根本地避免了试错。
“先胜后战”与“最终理想解” ">
在现代TRIZ中,产品或技术处于的理想状态的解决方案可称之为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技术系统遵循进化理论,沿着S曲线不断演进,经过持续的改善最终达到理想解。
通常应用七步法定义最终理想解[6]:
(1)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最终理想解是什么?
(3)达到理想解的障碍是什么?
(4)出现这种障碍的结果是什么?
(5)不出现这种障碍的条件是什么?
(6)是否有其他人能解决此问题?
(7)创造这些条件存在的可用资源是什么?
我们针对《孙子兵法》中的问题,套用上述最终理想解来解决该问题的步骤如下:
(1)战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胜利。
(2)最终理想解是什么?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3)达到理想解的障碍是什么?失败的概率大。
(4)出现这种障碍的结果是什么?失败。
(5)不出现这种障碍的条件是什么?增加胜算。
(6)是否有其他人能解决此问题?通过七计来计算胜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7)创造这些条件存在的可用资源是什么?五事:道、天、地、将、法。
上述步骤实际上就是“分析-->评估-->解决”的逆过程。
△先胜后战与最终理想解
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又说“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先赢了再打,先获得胜的结果再反推战的问题(如图4所示)。不要在战争中求取胜利,战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开战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不要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获胜的机会。“先胜后战”实际上就是解决军事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FR)。
“一战而定”与“解决矛盾” ">
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并且避免试错,而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因为一般情况下使用“优化”和“折中”去解决技术问题的矛盾往往得到的结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6]。运用矛盾解决问题时甚至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先将技术系统中的矛盾激化,再加以更好地解决。
同样在《孙子兵法》中讲求的是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胜仗,但不能平定。即便已经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那么打的那一百场胜仗就等于白打了。通过一战而定既解决了问题,又不带来其它新的问题,避免了徒劳无益的“战争试错”,才算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整个系统的理想度也会随之提升。
“十二诡道”与“进化法则” ">
阿奇舒勒及其弟子们认真研究了大量工程系统的进化过程后,归纳出了工程系统进化法则,包括S曲线和八大进化法则。现代TRIZ理论中的工程系统进化趋势更加具体,不是所有的趋势都处于相同的位置,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深层次地揭示了工程系统进化的本质与驱动力[5]。
工程系统进化的核心是S曲线进化趋势如图5所示。任何工程系统都遵守S曲线进化趋势:1)婴儿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S曲线进化法则[7]
S曲线进化趋势属于工程系统的自然规律,符合《易经》中的阴阳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图6所示的太极图中的阴阳鱼轮廓就呈现出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的S曲线进化趋势,而《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就来源于群经之始的《易经》。
△太极图S型阴阳鱼轮廓
《易传·系辞上传》中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和老阴,这四象分别对应了S曲线进化趋势中的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运用易经的卜卦方法来进行占卜,以预测未来,趋吉避凶。而在TRIZ体系中,我们同样运用“进化法则”来预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甚至提前进行专利布局。这冥冥之中蕴含了一种“道法自然”的力量,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规律。
前文提到《孙子兵法》中的“十二诡道”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十二诡道”中每一条都蕴含了阴阳交替运行的进化规律,阳极而阴、阴极而阳。同样地,TRIZ体系中的每一条“进化法则”也都蕴含了S曲线进化趋势。
“三十六计”与“四十发明原理” ">
人们常常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认为它们是同样的方法论,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技、阴谋诡计;而《孙子兵法》中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技,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因此,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4]。
《孙子兵法》不是讲靠奇技得胜,而是讲实力决定胜负,它强调的是一套兵法系统。《孙子兵法》在体系和谋略上就要比“三十六计”高出好几个层级,因此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用来解决战争问题的具体措施,就相当于“四十发明原理”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具体措施。
在TRIZ体系中,发明原理与进化法则具有对应的关系。如果把进化法则看作是系统,发明原理就是进化法则的子系统。同样地,三十六计也可以看做是十二诡道的子系统,这样就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在系统层级上建立了关联。
结论和展望 ">
TRIZ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如果我们把《孙子兵法》看作是战争问题的解决理论,就可以将孙子兵法与TRIZ体系建立起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孙子兵法与TRIZ均能在理论、方法和工具上自成为严谨的逻辑体系,并且可以相互借鉴和类比。
△孙子兵法与TRIZ体系的对应关系
《孙子·谋攻篇》中讲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知己的工具存于五事和七计之中,对应于TRIZ体系中的九屏幕法、功能分析、因果分析、流分析的资源分析等问题识别工具。当然,现代TRIZ的功能分析中,为了提升功能组件的系统价值,在评估功能的成本和价值部分也采用了一些概念评估的手段。
TRIZ自阿奇舒勒1946年创立迄今已70年,相比具有2500年历史的《孙子兵法》还是非常年轻的。在过去的30年里,现代TRIZ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跨领域工具的开发和导入,大大弥补了经典TRIZ的不足。
TRIZ应用领域也在显著扩展,逐渐渗透到其超系统领域乃至非技术领域。《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与现代TRIZ的系统严谨进行互补融合将会为TRIZ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文作者: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