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公共安全问题,如新手上路及马路杀手等,常会制造出各种事件。然而,现在很多汽车上配置的车道保持系统,可以让汽车自动在某一固定车道内行驶。如果车辆接近识别到的标记线并可能脱离行驶车道,则会通过方向盘的振动或声音来提醒驾驶员,极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维护了公共交通安全。
车道保持技术属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中的一种。它可以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的基础上对刹车的控制协调装置进行控制。那么关于车道保持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是怎样一种态势和分布呢?今天,小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车道保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的研发实力。
全球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全部专利文献进行历年专利申请数量比较和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了解车道保持技术的技术发展趋势,判断该技术的技术生命周期所处阶段,评估技术创新风险和侵权风险。
由于专利申请数量是技术产出的直接反映,所以将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时间相结合,可以看出不同阶段的技术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下图对检索到的所有专利文献的历年车道保持技术专利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图1为车道保持技术专利技术产出趋势图。由图可见,全球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缓慢发展期(1995年-2002年)
第一阶段为(1995年-2002年)为萌芽期。1995年本田公司提出了关于车道偏离防止装置的申请JP09142327A(車両の走行レーン逸脱防止装置(译名:用于车辆行驶的车道偏差防止装置),被引证了4次),属于最早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申请之一。该技术是由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偏离车道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车辆转角使车辆回到车道。该阶段属于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技术的初期,各年申请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而且发展速度也较慢,未形成规模效应。
2、高速发展期(2003年-2014年)
第二阶段(2003年-2014年)为高速发展期,随着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安全意识在不断提升,对车辆主动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智能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厂家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研发,与此同时,许多申请人也进行了大量的专利申请,增长幅度明显,专利申请量与申请人的数量都呈快速增加态势。
3、成熟发展期(2014年至今)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为成熟发展期,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回落,申请人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相关技术渐趋成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该时期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有追赶国外同行之势。
另外,由于2016-2018年的申请尚未完全公开,该数据仅供参考。
各国研发实力分析
针对同族专利数据,提取首次申请信息,分析该技术所有首次申请的来源国家/地区,揭示各个国家/地区的技术研发实力。通过对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专利原创国家/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分析,确定车道保持技术主要由哪些国家/地区产出,并比较各主要原创国家/地区的技术研发实力。
图2是出车道保持技术领域专利技术原创国家/地区的分布,该图表征了各国技术产出的比例。由图可见,日本是最大的技术产出国,33%的专利技术来源于日本,其次是韩国、德国和美国,分别占25%、16%和9%。紧接其后的是中国,占比为9%。以上5个国家的技术产出占到所有技术产出的九成,可见车道保持技术领域绝大部分技术掌握在这五个国家手中。
从图3可以看出,日本的车道保持技术研究起步早,2010年以前,日本的申请量一直都是遥遥领先。日本拥有众多技术领先的汽车厂商如丰田、本田、日产等,研发实力十分强劲。韩国是车道保持技术领域专利技术原创国家/地区排名第二的国家,技术起步远远晚于日本,但跟世界其他国家的起步时间相近。韩国的车道保持技术起源于2005年,但发展很快。2005-2012年期间,韩国在车道保持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呈每年翻倍的迹象,并在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车道保持技术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以后,韩国每年的申请量接近100件。德国在车道保持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与韩国相似,也是从2005年进入高速发展期,虽然其年申请量不如韩国多,但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美国的申请趋势也与韩国、德国相似,但其年申请量又比德国略少。中国的车道保持技术的申请始于200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总体申请量不多,2016、2017年的申请量均在30件左右。
综上,可以看出车道保持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但一直到2003年才被各家公司重视,进入高速发展期,2014年迎来成熟发展期,各大厂家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研发。总体来看,日本的车道保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韩国近几年也加大了对该技术的资金投入,有望成为后起之秀。
如需咨询更多详细内容
请联系邮箱:zixun@chofn.com
电话:010-53394826